百年征程波瀾壯闊,百年初心歷久彌堅。1934年,賀龍、夏曦、關向應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,通過召開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會議(簡稱楓香溪會議),在楓香溪成立了黔東革命根據地。在這一片紅色的沃土上,孕育了一代代堅定信念、積極奮斗的老黨員……而德江縣楓香溪鎮楓溪社區的張治由,便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,生長于斯。驅車在盤山公路上蜿蜒回轉,沿途只見茂密林木,深谷幽幽,風景還未看夠,便已抵達楓香溪鎮楓溪社區。初見張治由,只見其家中干凈整潔,老房的堂屋墻壁上,貼著一張已看不清日期的“優秀共產黨員”獎狀。她本人精神矍鑠,神采奕奕,如若不說,看不出這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。入黨是這輩子最無悔的選擇,能為黨做事是一生最大的光榮。今年81歲的張治由,黨齡已有62年。生于舊社會,長在紅旗下的她,在戰亂中出世,在饑荒中成長。歷經各種磨難的張治由,憑著自身良好的素質以及積極向上的思想,15歲便加入共青團,18歲加入中國共產黨。“那個時候也不懂什么,就覺得跟著共產黨走,準沒有錯!”問起張治由的入黨初心時,她這樣說道。張治由在村擔任婦女干部30多年的時間里,她忠于人民忠于黨,如螺絲釘般勤勞工作,她深知自己是在大隊干部隊伍中少有的“女娃娃”,時常告誡自己,要以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。“條件雖然艱苦,但是工作也得干!”據張治由回憶,有一年,接到通知要去銅仁開會,那個時候小女兒才不到2歲,丈夫在民辦學校任教也無暇顧及家庭,她決定背著孩子去銅仁開會。“我背著小女兒走了30多里山路,終于在沿河譙家坐上了拉煤貨車,到印江縣城招待所休息一晚后,第二天才抵達銅仁?!闭勂甬斈晖现⒆颖疾ㄟM城開會,張治由顯得風輕云淡。1977年,當時的楓溪大隊里需要一個“領頭羊”,大家一致覺得張治由是個合適人選?!皠傞_始有點顧慮,怕自己拿不下,既然大家都推薦我,我就得義無反顧地挑起這份擔子?!本瓦@樣,張治由當上了代理支書。“那個年代,識字有文化的女干部很少,群眾和組織信任我,讓我在大隊里工作,為民辦事,我就要對得起黨和人民!”張治由告訴記者,雖然全職在大隊工作對家庭和子女有所虧欠,但她并不后悔。1979年,大隊里要修水渠灌溉良田,在沒有任何項目支持的情況下,她組織社員投工投勞,義務修建水渠。勞力是有了,但還是缺少修建材料,她又同另外4名社員商量,每人200元籌資用于購買水泥。那個時候在大隊里工作的張治由沒有任何工資報酬,而愛人王永乾在民辦學校任教,一個月工資也僅僅只有15元……“有次鄉里讓我組織一些群眾到縣城去,我們這些還沒當家的女娃娃,想到可以進城了,歡喜得很,后來才說是去修建德江到高山的公路,吃住條件差,好多女娃娃都哭著要回去,我當時就堅持下來了?!闭f起那次修建德江至高山馬蹄溪段公路的事,張治由很是自豪。“黨的政策好,現在的美好生活放在過去是想都不敢想的,你們年輕干部趕上了現在的好時代,更要全力開展好工作……”從基層一路走來,村里年輕干部常常到家里向她學習請教,聽她講述曾經的故事。楓香溪社區支書王瀚說:“每次聽到老黨員講曾經的故事,我都深受觸動,老黨員身上有許多值得年輕人學習的寶貴精神和經驗,對我今后的工作也很有啟發?!?/span>從村干部崗位退下來后,張治由一如既往地支持村支“兩委”工作,為村支“兩委”出謀劃策、排憂解難,積極參與脫貧攻堅環境衛生整治和疫情防控,發揮余熱。在楓香溪會議會址,張治由看著陳列柜里一件件老物件,由衷說道:“我是一名黨員,雖然不當村支書了,但還是一名‘老’黨員,黨有這么好的政策,組織有需要,群眾信任我,我還要為黨繼續堅持干事?!?/span>在以張治由為榜樣的老黨員的影響下,該社區現已發展黨員30多名,其中70歲以上的老黨員有5名。如今,在張治由等老一輩共產黨員的接續奮斗下,楓香溪鎮代代傳承紅三軍的艱苦奮斗精神,搶抓發展機遇,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顯著改善,大力發展核桃、茶葉、畜牧養殖等產業,各項產業促進革命老區兒女增收,革命老區正煥發著蓬勃生機。
編輯:楊周
責編:李嘉維
編審:陳俊
未經允許,禁止轉載。